欧洲亚洲日本-欧洲亚洲视频-欧洲亚洲一区-欧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第九页-国产精品第六页

歡迎光臨,專注污水處理設備生產、研發

污水處理設備價格,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山東污水處理設備廠家

專業定制適合您的污水處理解決方案運用環保新技術,攻克污水處理難題

咨詢熱線

15610219838
當前位置:污水處理設備廠家?新聞動態?行業動態?

水產養殖污水如何處理

文章出處:http://www.tycsb-battery.cn/ 人氣:發表時間:2020-01-12 08:40
1水產養殖廢水污染物組成
養殖水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有機物、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磷等。其特點主要有:水量大,污染物種類較少而含量變化小等特點,污染物主要為有機物和氮、磷等營養鹽,大部分水產養殖廢水屬于微污染水,污染負荷相對比較低,處理也較為容易,有些養殖廢水甚至不需要物理化學處理,而直接采用生物法處理即可滿足排放要求。
水產養殖污水處理設備
1有機物
水環境中有機物含量過高易造成水質惡化,在有機物分解時將會極大的消耗溶解氧。水產養殖廢水有機物主要來自未被魚蝦蟹等利用的殘餌和養殖水產品的排泄物。
1.2氮
氨氮:當水體中TN的濃度超過0.5mg/L時,對魚類有毒害作用。水體中的氨氮包括非離子氨氮(NH3-N)和離子氨氮(NH4+-N),其中NH3-N性很強,其濃度在0.02-0.05mg/L之間時,就會使水產品降低免疫力,導致水產品疾病。養殖廢水中的氨氮主要來源于飼料殘餌、水產品的排泄物、死亡并腐化的植物以及池底沉積物的氨化分解形成的物質。
硝態氮:硝態氮主要包括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硝酸鹽對水生生物毒害作用較小,亞硝酸鹽對水生生物的危害很大,因為亞硝酸鹽會把亞鐵血紅蛋白氧化成為不具有運輸氧氣功能的高鐵血紅蛋白,氧氣不能正常運輸,造成缺氧。
亞硝酸鹽是硝化菌分解氨化養殖水體中的餌料和糞便轉化而成,是養殖污水中污染物的中間產物,很不穩定。
硝酸鹽是含氮有機物經過無機化作用的階段的產物,在有氧的條件下,亞硝酸鹽可以氧化成硝酸鹽,在無氧的條件下,硝酸鹽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化成亞硝酸鹽。
1.3磷
飼料中的磷的含量都很高,但是養殖水產品只能吸收很少的一部分,約17.4%,絕大部分的磷被排放到附近水域,導致了富營養化。水體中的磷主要來源于飼料殘餌,磷是魚類的魚鱗和骨骼的的必須的營養成分。
1.4總懸浮顆粒物
TSS包括直徑在1~100μm之間的懸浮于水體中的非沉淀懸浮物和直徑大于100μm的懸浮物可沉淀。TSS會對魚類產生毒害作用,導致魚類生長速度緩慢甚至死亡??倯腋☆w粒物(TSS)也來自于殘餌和水產品的排泄物。
2水產養殖廢水理化處理法
2.1物理法
在水產養殖廢水物理處理中,常用的為機械過濾和泡沫分離技術,兩者都用于廢水的初步處理。
機械過濾原理是阻隔吸附,屬于基本的污水處理法。養殖廢水中的殘餌和水產品排泄物,大部分以懸浮顆粒物形式存在,采用物理過濾技術去除是為方便有效的方法。在養殖廢水處理中,機械過濾器過濾效果較好,也是目前應用較多的過濾器;砂濾池也能較好地將大顆粒的養殖殘餌和糞便去除,經常被用于循環水養殖類養殖場。但機械過濾對COD、BOD、N和P的去除效果不佳。
泡沫分離技術也經常被用于水產養殖廢水的初步處理,向被養殖廢水中通入空氣后,形成微小氣泡。廢水中的具有表面活性的部分污染物就會被微小氣泡吸附,隨氣泡一起上浮形成泡沫。對泡沫進行分離,即可去除該部分溶解態和懸浮態污染物。由于泡沫分離技術在去除了有毒有害污染物質同時,也為養殖水體提供了必需的溶解氧,有效地維護了養殖水體的水環境,促進養殖水產品的成長發育。
2.2化學法
用于養殖廢水處理的化學法通常為化學氧化,常用的氧化劑有臭氧、過氧化氫、二氧化氯、液氯等。氧化劑具有氧化分解難生物降解溶解態有機物的作用,是養殖廢水深度處理的主要手段。
臭氧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其原理是,在水中分解的中間物質經基自由基(-OH),可以分解那生物降解且難以被一般氧化劑氧化的溶解態有機物。用臭氧處理廢水,既能增加水中溶解氧,增加養殖水體的氧含量,又能夠快速消滅細菌、病毒和氨等有毒有害成分,從而達到凈化養殖廢水,改善養殖水體的目的。臭氧在魚蝦養殖廢水處理中實際應用效果良好。用臭氧處理海水,海水中99.9%各種細菌可被臭氧消除]。當臭氧投放量達到0.59mg/L,滅菌率可達99.12%;此外,臭氧能快速降低養殖廢水的COD,增加溶解氧含量,并且可大大降低水中NH3-N和亞硝態氮濃度,但所消耗的臭氧量也相對較大。
總體而言,化學氧化雖然具有處理效率很高的優點,但需要特定儀器設備,費用高,而且過量的試劑,很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目前,臭氧氧化技術已在其他地區被廣泛應用于海水養殖的循環水處理。
2.3理化學法
物理化學法相結合的綜合方法,是廢水處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如化學沉淀法,通過添加一定的化學絮凝劑,再經過沉淀,去除廢水中的顆粒物及無機物。
近些年,許多研究者對臭氧氧化與膜的結合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Zhu等人發現在陶瓷微濾膜之前使用臭氧進行初級處理,不僅可以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而且對緩解膜污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Schlichter等人將臭氧與地表水混合后通入膜組件,能夠提高有機物的降解率,并同樣緩解了膜污染;Choi等人通過一個膜與臭氧結合的中試研究,證明在臭氧存在的條件下,膜的通量會保持在一個穩定值,并且能夠很好的降解污染物質。將膜分離技術與高級氧化技術相耦合用于廢水的深度處理過程,不僅能夠利用膜截留來濃縮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而且還可以用高級氧化技術中的氧化劑來降解膜截留的污染物質。如此一來,這種耦合技術在一方面解決了膜分離中濃縮水的二次污染問題和緩解膜污染問題,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高級氧化技術中氧化劑與污染物接觸的幾率,提高了其氧化基團的利用效率。該技術是未來污水處理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水產養殖污水處理設備蛋白質分離器
3養殖廢水生物處理法
相比于物理法對BOD、N、P去除效率效率低,化學法費用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以生物為核心的技術,既能有效去除養殖廢水中污染物,又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該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水產養殖廢水處理及其它污水治理中。
采用生物法處理養殖廢水,主要是利用藻類、微生物等對養殖廢水中有機物和N、P進行吸收降解。
3.1生物法
3.1.1藻類治理法
(1)大型海藻對養殖廢水的治理
大型藻類能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固定水中的有機物、N、P等營養物質,同時向水中釋放氧氣,其具有生命周期長、生長快的特點,是海區重要的初級生產者。在福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沿海進行的龍須菜栽培試驗表明,龍須菜可以在海水中生長增重20-800倍。楊宇峰對江蘺組織N、P的含量分析,發現江蘺含0.25%的N和0.03%的P,即每養殖收割1噸江蘺,相當于從水體轉移出2.5kg的N和0.03kg的P。由此表明,大型海藻減輕水體營養負荷的效果非常明顯[3]。
(2)微藻對養殖廢水的治理
微藻由于都要吸收水體中N、P等營養鹽,對養殖廢水均具有一定的治理效果,微藻在污水處理效果研宄已有報道。
吳沛儒曾對微藻處理水產養殖廢水中N、P的可行性作了研究,通過實驗進行培養分析,微藻適用于處理水產養殖中的N、P[4]。王黎穎曾就微藻對紅鰭東方飩養殖廢水的凈化效果如何進行了實驗研究,小球藻、螺旋藻和杜氏鹽藻對紅鰭東方飩養殖廢水都有一定的凈化效果,其中小球藻的凈化效果好。
3.1.2微生物治理法
養殖廢水中的氮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種:有機氮、NH3-N和NOx-N。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這幾種形式的氮可以相互轉化的。主要轉化順序為:氨化作用→吸收同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異養微生物通過氨化作用,將氨基酸等有機氮轉化為NH3-N,硝化細菌通過硝化作用將NH3-N轉化為NOx--N,在缺氧的狀態下,NOx-N又通過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轉化為N2,不溶于水的N2溢出水面,從而達到了脫氮的目的。
生物除磷是主要是依靠聚磷菌(PAOs)來完成。在厭氧條件下,聚磷菌吸收低分子脂肪酸(VFAs)合成體內的高聚能貯存物聚B-羥基丁酸(PHB),并從中獲得能量,吸收污水中的有機物,在好氧或缺氧的環境下,聚磷菌分解體內的PHB,攝取廢水中的磷酸鹽形成聚磷酸鹽,通過排泥的方式實現除磷。
通過大量研究發現,微生物對廢水中N、P的治理效率均可達到90%以上。對于養殖廢水,其污染物主要成分就是N、P,利用微生物進行治理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生物超量吸磷現象的發現導致了污水生物除磷技術的發展。孫福臨對聚磷菌對養殖廢水的治理進行了研究,利用聚磷菌吸收的氧化溝工藝、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對N、P的處理效果都極好。
4人工濕地法
人工濕地(ConstructedWetlands)模擬自然濕地生態系統,也叫構建濕地。人工濕地從利用生態學出發,對廢水的處理是系統內部植物、基質和微生物之間物理、化學與生物三者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通過基質過濾、吸附、沉淀、離子交換、植物進行吸收和微生物進行代謝等多種途徑,去除養殖廢水中的N、P、有機物、SS、重金屬和病原微生物等。人工濕地對BOD的去除率為85%~95%,對COD的去除率可達80%以上。
水產養殖廢水的特點是污染物濃度低,廢水排放量大,在水處理中不能有較長的停留在處理設備中的時間。因而,對于水產養殖廢水,宜建立人工濕地生態系統進行集中處理。

如果您有污水需要處理或者是了解污水處理設備價格,可以聯系我們,一對一量身定制適合您的污水處理解決方案,歡迎新老用戶前來洽談合作。